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4 月 19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諾基亞這家幾近消失的芬蘭公司已經轉型為一家全球電信設備制造商,雖然還沒有實現盈利,但其在全球范圍內與華為等電信設備制造商爭奪市場份額。
諾基亞這家幾近消失的芬蘭公司已經轉型為一家全球電信設備制造商,生產蜂窩天線、電話交換機、互聯網路由器以及下一代 5G 無線系統的新設備。
在全球準備將無線系統升級到 5G 之際,諾基亞也和華為等電信設備制造商在全球范圍內爭奪 5G 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諾基亞也尋求擴大在中國的影響力。據悉,諾基亞與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成立了合資企業,雇傭了約 1.7 萬名員工。這大約是其在芬蘭員工數量的三倍。該公司在中國市場還有一家工廠和 6 個研究機構。
諾基亞首席執行官拉吉夫·蘇瑞(Rajeev Sur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想成為中國的朋友。”
蘇瑞說,他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外國供應商。去年,諾基亞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約占其銷售額的 10%,達到了 24 億美元。在 2017 年 6 月的中國之行中,諾基亞董事長里斯托·西拉斯瑪(Risto Siilasmaa)宣布成立諾基亞子公司,致力于幫助中國互聯網公司向海外擴張。
“我相信信任是中芬關系的基礎,”西拉斯馬當時用普通話發表講話時說。
今年 7 月,諾基亞簽署了一項價值高達 11 億美元的協議,向中國移動提供設備和服務。按用戶數量計算,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三周后,華為與德國電信子公司T-Mobile 達成了一項 35 億美元的協議,向后者出售 5G 設備和服務。
諾基亞要趕上華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 年前,華為開始向海外以外擴張。華為憑借價格低廉、性能可靠的設備贏得了不少國家電信運營商的青睞,從而在全球市場站穩了腳跟。
自那以來,華為在西方贏得了不少客戶。運營商說,該公司通常比諾基亞早幾個月推出硬件創新,而且在定價上具有競爭力。熟悉諾基亞領導層的人士說,一些諾基亞領導人并不否認這一點。
去年夏天,芬蘭一家無線運營商建立了一個 5G 網絡,測試華為的無線系統,為用戶直接提供高速 Wi-Fi 服務。如果成功的話,它可以減少目前用戶連通互聯網所用的有線服務。
諾基亞直到今年 2 月份才推出類似產品。
芬蘭電信運營商 Elisa 首席執行官維利-馬蒂·馬蒂拉(Vi-Matti Mattila)表示:“華為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夠向我們公司交付相應設備的公司。”Elisa 使用的網絡設備來自華為、諾基亞和愛立信。
“你可以在一兩個產品上挑剔我們,”諾基亞首席執行官蘇瑞說,“但總的來說,我們是有競爭力的。”
諾基亞從手機轉向電信設備,符合其再創造的歷史。該公司創立于 1865 年,當時是一家經營木漿的企業,并以芬蘭的諾基亞維爾塔河為自己命名。一個多世紀以來,諾基亞向橡膠和電子產品多元化發展,生產過靴子、輪胎、防毒面具和電腦。
20 世紀 80 年代,諾基亞率先推出了移動設備和手機。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數據顯示,在本世紀頭 10 年,諾基亞廣受歡迎的機型使該公司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保持在 30% 以上。2008 年,諾基亞占據了近 40% 的市場份額。
但智能手機改變了一切,開啟了一個由蘋果 iPhone 和使用谷歌 Android 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主導的新時代。諾基亞姍姍來遲,推出的智能手機讓消費者覺得難以接受。
諾基亞在 2013 年以 70 億美元的價格將手機業務出售給了微軟。那時其市場份額約為 14%。諾基亞只留下了電信設備業務,2015 年其又斥資 170 億美元收購了法國競爭對手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從而擴大了電信設備業務規模。
此次收購使諾基亞成為向有線電視和互聯網提供商銷售路由器和其他基礎設施的主要企業,推動該公司超越瑞典競爭對手愛立信成為行業第二大廠商。排在其前面的只有華為。
2015 年以來諾基亞從未實現過盈利。自那以后該公司不斷經歷裁員和高管更替。去年,諾基亞報告營收 226 億歐元(約合 255 億美元),虧損 3.35 億歐元。今年 1 月,該公司再次宣布裁員,其中芬蘭裁員 280 人,法國裁員 408 人。
諾基亞與華為等電信運營商在全球各大電信設備市場都有競爭。諾基亞董事長西拉斯瑪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說,“我們看到成為提供端到端組合設備的僅有兩家公司之一的機會,也是全球唯一這么做的公司。”
去年,諾基亞就曾向采用中興設備的英國電信運營商 Jersey Telecom 發出過合作要約。
“他們說,‘你會考慮更換設備供應商嗎?’”澤西電信首席執行官格雷姆·米勒(Graeme Millar)表示。他決定繼續使用中興的設備,換設備的成本太高。
而諾基亞一位發言人說,這樣的要約是行業慣例。
(邯鄲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