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在長途大貨車業務上低調已近兩年的貨拉拉,今日終于正式宣布自己已經進軍跨城大貨車市場。
根據貨拉拉提供數據顯示:截至4月,貨拉拉跨城大貨車業務范圍已覆蓋116座大陸城市,包含全中國所有一二級物流節點,其中在三四線下沉市場開了23城。
從貨拉拉進軍跨城大貨車市場的市場數據表現來看,他已經成功開拓了其在跨城業務的物流網絡布局,而且該業務以200%年增長緊追同城貨運。貨拉拉方面向虎嗅稱,“長途大貨車業務目前已成為貨拉拉的第二成長曲線”。
但與此同時,這也預示著貨拉拉正式拉開與滿幫的競爭序幕。
既然貨拉拉開始與滿幫直面競爭,那么令人深思的是,滿幫在國內牢牢坐著跨城大貨車市場頭把交椅,占據市場份額已達90%,貨拉拉如何突圍而出?核心競爭力或者說優勢在哪?這次長途大貨車業務正式官宣是不是與貨拉拉被爆上市有關系,是其在向資本市場講的新故事?
平臺焦慮致使其必須有新故事
主打同城貨運業務的貨拉拉,受疫情影響,去年其海外的東南亞業務嚴重受挫,原本可以寄希望于國內的業務也受到滴滴與滿幫雙面夾擊。
滴滴層面:去年6月,滴滴貨運宣布正式上線成都與杭州業務,兩城的單日總訂單突破一萬單;同年8月,新開上海、重慶、南京、蘇州、寧波和金華城市業務;今年4月進入北京市場。北京是滴滴貨運在今年初完成15億美元融資后的首次業務擴張。目前,滴滴貨運總計開城已達19城,涵蓋長三角、川渝地區和北京。
不久前,滴滴貨運正式在北京開城,其廣告在電梯、地鐵等大肆鋪開,向用戶和司機開展大規模的補貼。
滿幫層面:去年11月底,滿幫攜新一輪17億美金進入同城貨運市場;同年12月初,滿幫還完成對同城貨運品牌省省回頭車的并購交割。現在該業務最新信息滿幫方面還未向市場透露。
所以,像滴滴、滿幫,他們在國內市場的覆蓋率廣且高,在以前業務基礎上,同城貨運業務對于城市覆蓋率會非常高。
根據新浪科技報道,一位滴滴內部人士曾向他們表示,貨運業務是滴滴未來的重點之一。在業務模型上,無論是拉人還是拉貨,滴滴的角色都是進行供需匹配,在司機端、用戶端的經驗和能力可以復用。反觀滿幫也同樣如此。
說沒有危機感、不焦慮肯定是假的,前一段時間發生的“23歲女生貨拉拉搬家途中跳窗身亡”事件也對貨拉拉同城貨運業務打擊非常大,主營業務本身就是同城貨運。因此,在以上這些情況下,貨拉拉沒有新的內容對外公布,向市場交待,顯然說不過去。
一位關注同城貨運的分析師向虎嗅分析,貨拉拉的業務主要收入來源并不在C端市場,C端市場需求并沒有那么大,而是小B端市場,小B端市場占業務營收70%份額,C端業務占30%。
從同城貨運行業角度來看,同城貨運業務已經發展成熟,一、二、三線城市用戶群體已經接近飽和,流量紅利沒有了,那么向大貨車市場去尋找機會,就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發展潛力巨大,市場份額接近4萬億,這也更有利于貨拉拉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貨拉拉方面稱,發力長途大貨車業務,則表示不滿足于再做一個信息掮客,貨拉拉要做的,是修一條產業升級的高速公路,從同城到跨城,這就是貨拉拉劃出的這條第二曲線。
面對強勁對手,貨拉拉拿什么突圍?
在貨運領域,不管是滴滴、滿幫入局同城貨運領域,還是貨拉拉入局跨城大貨車貨運領域,本質上大家都是在自身擁有的運輸基因上做進一步的業務延伸,拓寬自身產業鏈與護城河邊界。
最典型的案例是滴滴,滴滴本身在國內市場、消費者心中就已經擁有很強大的品牌認知,進入同城貨運領域,只是運力分層而已,現在在消費者心中滴滴除了拉人還拉貨,可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增強與消費者黏度、覆蓋更多不同人群。當然不排除滴滴同城貨運業務做好后,也進入到跨城貨運領域。
所以,貨拉拉做跨城大貨車貨運也一樣。
貨拉拉大車業務相關負責人向虎嗅稱,大車業務發展其實經歷了一個“自然生長-項目組運營-單獨業務線”的過程,長途大貨車業務上線近兩年就成為同城業務后 GMV 貢獻最大業務線,因為這個業務滿足了客戶群體對大車的需求。
以上業務人員表示,貨拉拉發現這種業務具備復制的可能性后,就開始成立專門負責這一項目組,照搬小車的模式擴大運營范圍至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帶,隨著運力、客戶流入的規模增加,2020 年公司開始把大車業務獨立成一條業務線發展。
根據貨拉拉提供資料顯示,貨拉拉入局跨城大貨車貨運市場,其車型從原本的6.8米、7.6米和9.6米增加至最長13米,采用的是“一口價”模式,這與同城貨運業務相同。用戶下單,司機搶單,由平臺根據市場價格水平和供需情況定價。
業務的另一個亮點是“分撥單”。平臺根據算法,將訂單自動分發給適合接單的司機,降低司機在各個平臺反復尋找貨源的時間成本。
在“分撥單+一口價”模式之下,可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方面,平臺的價格是透明且相對穩定,另一方面,80%的貨主在下單后就會預付全部運費,這樣可以確保司機在完成這一單后立刻就能收到錢。此外,平臺的平均響應時間是46秒,這意味著大多數的訂單都能在一分鐘內完成匹配。
貨拉拉一位業務員向虎嗅透露,他們的這一模式,避免了行業的許多亂象問題,如簽訂運輸合同、定價體系黑箱操作、信息不對稱、司機不直接對接貨主等,這是同行目前所不具備的,是新的模式,“貨拉拉平臺定價的規則是以信任為基石,每條線路、不同車型的價格都是公開透明的,不因信息部、熟客或新客改變”。
截至目前,貨拉拉的長途大貨車業務已有53萬認證司機,70%的司機是個體司機,今年預計將完成179座城市的全面覆蓋。在現有城市中,貨拉拉也已開通17萬條一口價線路,超300萬貨主使用貨拉拉APP發貨。
寫在最后:
貨拉拉進入跨城貨運領域,先不講是不是為了上市的事,從行業角度肯定給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避免市場一家獨大。
并且貨拉拉“分撥單+一口價”模式透明、有優勢,可以吸納新車主、新貨主,但面對滿幫,短期內貨拉拉優勢依然較小,他現在大部分司機也是同城貨運已經司機,想要開拓更多跨城大車主、貨主及B端用戶,以期業務實現快速增長還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如補貼、優惠、紅包等,畢竟90%的跨城貨運都掌握在滿幫手里。
事實上,貨拉拉的焦慮解決了沒,市場對貨拉拉的看法如何,我們并未知,只能看接下來貨拉拉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