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其實,科研人員中的很多人,只想做個書生,就是感興趣,就是想研究些問題,給人生找一個寄托。
提前聲明,這篇文章只是講了一些笑話。
其實,科研人員中的很多人,只想做個書生,只是希望能夠有時間自由地思考一些問題。雖然這點自由在所謂項目和課題籠罩學界的今天,已經變成了一種奢侈。
日常的工作,都是從十幾封郵件開始,其中有雜志催著審稿的,有雜志發來催著寫稿的,有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會議催著提交 abstract 的,有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同行發來要 citation 的,更有自己的文章被 referee 拒稿的——不知為何 referee 最近總愛用 general interest 來說事,好像我們這些作者不屬于專業雜志的那個神秘的讀者群體。總之得應付,但其實私心里我們知道寫文章和做研究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自己的好奇心,為了人世之親和風日無猜。
這些都還算好的,畢竟是本職工作,還能一一應對。
然后就是正在執行的項目的管理者發過來讓寫總結報告的,deadline 是本周五,不寫的話整個課題組成員都要跟著受苦;還有剛剛申請的項目的管理者發來的評審結果,申請的項目被評審專家一通好話但仍是無情拒絕,評審專家總是那么客氣,總是一致說好,讓人橫豎看不出來為啥不能通過;再有就是好心的管理人員發過來的溫馨提示:新的課題又可以申請了,截止期就是下周一,你看到底申不申,反正不申就沒有錢付學生工資。
另外,好心的朋友們和消息靈通人士也都來告知,說最近某處又有一個新的大項目,某機構又拋出了一個新的頭銜,優秀的、杰出的青年才俊和科技新銳們都躍躍欲試,只要申請的項目“針對世界科學發展趨勢和前沿,具有前瞻性、原創性、引領性”,只要申請人“解決國際國內的科學難題,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開辟新領域,推動我國基礎研究在前沿領域取得突破”就符合要求,而且對于 “具有多重層次科學問題的方向或領域 ”,主辦機構還善解人意地提出可以考慮通過“項目群的方式給予戰略資助”。好心的朋友和消息靈通人士就會指點迷津,說你看我們是不是試一下,畢竟我們的科研成果和發表文章還不錯,如果總不申請會漸漸被邊緣化云云。其他不說,光是這些描述項目的宏大敘事的字眼,就讓人看著蕩氣回腸,頓生一股英雄氣概,才俊和新銳,舍我其誰?雖然心里也不知道啥叫“項目群”,啥叫“戰略資助”。
好吧,這些應付過去,大半個上午已經過去,正想回過頭想想怎么和 referee argue 一下我們的文章其實十分有 general interests,“待某為足下析之”;正準備仔細想想昨天學生告知的,正在進行的計算中出了些奇怪的結果,預想的現象沒有看到,卻冒出一些新的問題,也不知道是 feature 還是 bug;正想和合作的伙伴討論一下,昨天睡覺做夢中冒出的一個新的想法(只有這樣的時候才是真正自由的),看看是不是可能解決目前研究中困難 ……,但轉眼又嘩啦啦地來了一波新的郵件,有的是管理部門讓提供做為科研人員對于公眾服務做過什么貢獻,如公眾講座;有的是商業機構讓點評一下量子材料的研究對于大眾和工業生產有什么具體的例子,如石墨烯口罩;還有的是讓填表,把已經填過無數次的教育背景、獲獎情況、近五年代表性文章等等重復性信息再認真地重復一次, ……,頗讓人懷疑大數據和云計算到底有沒有有沒有進入科學活動的日常管理。總之,應付完了,就是一個完整的上午。
其實,科研人員中的很多人,只想做個書生,就是感興趣,就是想研究些問題,給人生找一個寄托。對于科學問題的珍惜,和對于文學、藝術、歷史等等問題的珍惜是一樣的,有了寄托就有了現世的安定,各人對于環境心事才能變得恩深義重,像古來的圣賢當著大事一樣,誠意正心,斬斷一切顧慮。我們這樣的凡人有了這樣的現世珍惜,才可以心正力正,行事庶幾如擊鼓催花,記記中節,志氣不墜,不落于無常。縱使外界天下大亂,亦可以守住內心的平衡。
稍稍回想一下,入行這些年,發了幾十篇所謂的一區論文,給各個科普平臺寫了幾十篇游戲的文字。只是為了喜歡,只是想搞清楚量子多體問題中的一些道理,并分享給想聽的朋友們(編注:參見《量子多體中的吶喊與彷徨》專欄)。真的有什么“前瞻性、原創性、引領性”的成績嗎,真的做到了“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開辟新領域,推動我國基礎研究在前沿領域取得突破”嗎?這話又讓人如何說起,量子多體問題研究,神秘無窮,書生們以肉身進入現場,看著花開花落,風日閑靜,人家笑語,追求的不過是那值得寄托的人生貞信、跌宕自喜的深穩;追求的不過是日月山川變異中的那一股朝氣。在非費米液體研究理論摸索和體會,在量子多體模型構建和計算上的心得,在量子相變和多體糾纏方面的一點點新的發現,在摩爾材料計算方面的一點點新的學習,對于書生們來說就算是他們的回報了,就算是他們的每有會意和欣然忘食了。為了這些,我們可以努力學會認真處理那一上午又一上午、一個周末又一個周末的郵件。
當然,為了能夠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健康也很重要。最近學會了自由泳,其突破也頗為有趣,且仿明人小品文的體例,寫下這個笑話為結尾吧:
練自由泳月余,諸式皆備,唯換氣仍不得要領,五十米內必憋氣喝水,只得反復練習,冀有所悟。今日苦惱于諸多無聊會議、經費截止期逼迫,匆忙中趕到泳池,見二白胖中年男人帶孩子在池中泡水。聽其閑聊,知為大學教授,聊天內容不離參加會議、申請經費、評職稱,“funding”, "ranking", "high impact paper" 等等套話入耳。余避之不及,大忿,深惡中外學術黑社會套路害人之深,遂奮力擊水,往返不輟,如逃其追購,不意自由泳換氣遂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