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人助教到答疑大模型,從課堂大數據分析系統到智慧學習平臺,從智能翻譯到數字體育教練……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加速應用,正在促使教育行業發生深刻變革。“AI+教育”應用場景廣泛,為教育事業提質增效注入了科技動能。但AI與教育,該如何更有效“相處”?未來將呈現怎樣的趨勢?
6月27日-29日,首屆“AI全學段教育新生態論壇”在成都開幕。該論壇以“融合創新,共筑AI教育新生態”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31個省份的800余名教育管理者、學者及教師代表,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產教融合與協同育人及青少年科技實踐等領域,共商全學段教育智能化轉型路徑。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四川大學等聯合主辦,成都未來懿錦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6月27日晚,論壇首先舉行了閉門研討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康寧主持了三輪深度對話,5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AI全學段教育的認知邊界與風險共識,全學段教育模式的創新機制,AI素養提升與可持續發展路徑”三大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對“AI+教育”的認知、機制,實踐等層面形成多項共識,為后續實踐劃定關鍵紅線。
6月28日,在主論壇開幕式上,康寧致辭時表示,要響應國家戰略部署,從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高度,系統謀劃人工智能與科學教育快速發展的新路徑、新生態。構建這個“新生態”,一是要貫通“全學段”的融合之鏈:從整體系統出發,樹立全學段觀念;二是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從現實場景汲取教學體驗,注重AI與創新教育的結合。三是要夯實“普惠共享”的公平基礎:人工智能既是高質量優質教育的內容,也是助力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支撐。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馮永剛介紹了四川省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取得的實踐成果和未來規劃。他談到,四川省教育廳將切實推廣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及配套成果;依托全學段骨干教師AI素養提升項目,加快教師AI素養培育,推動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主體進一步深化合作,構建師資培育共同體;拓展深化區域教育合作,借助姊妹校、教學聯盟等校際合作形式,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區域合作實踐新路徑。
發布前沿成果,共探AI教育實踐新趨勢
在主旨報告環節,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人工智能前沿、人工智能與未來學習、教育場景中的智能技術、人工智能與科技體育教育等話題,交流分享了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此外,還有以普惠共享、人才培養、教育新生態為主題的三大平行論壇以及企業展區同步舉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論壇中還正式發布了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及配套成果。據介紹,該通識課程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專委會組織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專家共同研發;同時還組織了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專家,研究開發了相對應的人工智能+X科學教育通識課程。
課程全部以視頻展現,并開發了相對應的實操課程和配合青少年科技體育競賽活動的課內課外訓練系統,以調動青少年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愛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6月29日,論壇還組織進行了教育考察活動。與會嘉賓們走進成都市多所高校、中小學,現場觀摩了AI通識教育普惠課堂、AI+科技教育進課堂展示,以及科技體育競技項目。
康寧總結說:“本次論壇標志著AI教育從技術應用的零散探索,邁向全學段系統重構的歷史新階段。我們必須堅守‘科技為育人服務’的初心,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推動教育公平的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