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yè)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雖然人們一直向往著太空生活,但目前也只能依托國際空間站長久駐留在太空中。但是一些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卻能夠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在太空中生存數年。
8 月 27 日,據外媒報道,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發(fā)表在《微生物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地球的一些細菌能夠在太空中生存數年,說明一些星際旅行可能會將生活帶到其他星球。
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外的面板上放置了一些來自地球的干燥細菌顆粒,這些細菌被稱為耐輻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這些細菌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暴露在寒冷和充滿輻射的太空真空環(huán)境下。
分別在一年、兩年和三年后對這些細菌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所有厚度大于 0.5 毫米的細菌顆粒都有部分存活。通過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存活的細菌是由于最外層的細菌死亡后形成了保護層,從而保護這些細菌最終生存了下來。
利用每年收集的數據,研究小組能夠推斷出不同厚度的細菌顆粒能夠在太空中最終存活多久。那些厚 0.5 毫米左右的細菌能夠在國際空間站外生存 15 至 45 年,而厚度超過 1 毫米的細菌能夠自由漂浮在太空中并生存超當 8 年。
研究人員表示,這表明一些星際旅行可能會將一些微生物帶到其他星球上,這也為發(fā)現(xiàn)外星生命帶來新的方向,即使在一些我們認為不可能生存的環(huán)境下,也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據了解,耐輻射奇球菌是一種極端微生物。1956 年由美國科學家 Anderson 等首次從 4kGy 電離輻射滅菌后仍然變質的肉類罐頭中分離出來,被“吉尼斯世界記錄”收錄并譽為是“世界上最頑強的細菌”。
因該細菌具有極強的 DNA 修復能力,已成為微生物中 DNA 損傷修復的理想模式生物。對其研究利用還將為放射性和重金屬污染物的生物修復、放療和抗腫瘤藥物的研究以及細胞衰老的研究開辟新途徑。
(邯鄲網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