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我對B站的研究和學習也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由審慎再到中性的過程,也在不斷修正自己的分析框架。
2020年,B站股價高歌猛進之時,我謹慎并未追高,對企業的伴隨止于70美元左右,但其后股價仍然上漲一倍,讓我很是懊惱,在2021年初,我曾大致判斷2022年該企業總營收在400億元上下,取5-7倍市銷率,市值也就在300億-450億美元區間內,這也是近半年B站市值主要的波動區間。
并非是要吹噓自己能力,而是借此提出以下問題:上述乃是我對2022年數據的預測,這是否就意味著2022年之前B站市值上漲空間會受限制呢?我又是否應該調整對B站的看法呢?
不如清空偏見和經驗,從頭分析。
B站是一個以二次元文化起家,前期以游戲為主要變現方式,隨后直播和廣告開始貢獻營收,且MAU在2020年Q4突破2億元大關。
在解釋B站成長潛力之前,我們先看其營收的增長問題,見下圖
在過去的四年多時間里,B站ARPU以及總營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們也發現, 2021年Q1總營收是2017年同期10倍,與此同時,ARPU僅是兩倍有余。
若依照常規思維,我們可以判斷,支撐B站增長的主要動力乃是MAU的增長,表面看也確實無問題,但細想確實忽略了過去兩年多以來B站商業化的一大調整,廣告業務重要性提高,在企業在調整期時,只看營收規模而忽略營收分布是不夠客觀的。
于是就有了下圖。
在我們進行了多組數據的趨勢性對比后,發現2019年之后,毛利率的改善幾乎與廣告收入占比呈正相關性(2020年Q1由于疫情影響廣告收入受到沖擊),廣告占比越高,毛利率自然越高,反之亦然。
其原理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相較于直播業務下平臺需要與主播分傭,游戲業務的目標用戶群又相對較窄,且研發以及競爭壓力也相對較大,廣告這一互聯網業最古老的商業模式的價值開始在B站顯現,借廣告這一高成長及低成本模式,B站得以改善毛利率。
那么,這又產生了兩個疑問:
其一,為何是2019年開始廣告業務占比開始提高,主流觀點認為在此之前游戲和直播業務彼時尚在增長舒適區,2019年后才開始向廣告要增量,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其二,廣告業務對B站來說究竟有多高的天花板。
廣告業務雖然看似是“賣流量”,很多觀點認為只要有流量平臺就可以獲得與之匹配的流量價值,這其實是忽略了當平臺用戶規模尚小,亦或是平臺以小眾愛好者為主時,廣告主的可選范圍也相對較窄,會抑制平臺商業價值的體現。
初期的B站也確實如此,一方面以相對小眾二次元文化為主,廣告主的規模是有局限性的,且另一方面平臺用戶受眾較為年輕,也會壓縮單用戶的商業價值。
在過去我也曾對B站的“出圈”有所不解,在一個細分領域拿到頭把交椅,且已經具備了盈利能力,選擇“出圈”之后,版權以及經營成本陡增,提高了企業的運營難度。
事實也確實如此,宣布“出圈”后的B站損益表一直是相當難看的,這也是我此前對B站抱以審慎態度的主要立論點。
但當我們做了下圖之后,對“出圈”就有了新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們往往用ARPU值來反映平臺的廣告變現能力,但在上圖中,我們將B站的MAU和廣告收入做點狀分布,并擬合趨勢折線,用以做動態趨勢性判斷,較之ARPU要更加精準一些(這也符合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
以趨勢折線為基準,我們發現:
其一,前期點狀分布更密集,說明彼時平臺廣告商業價值變化不大,較為均衡;
其二,2019年之后,點狀分布開始稀疏,平臺廣告商業價值波動放大;
其三,2020年Q1-Q2,受疫情影響廣告業務受到較大沖擊,雖然當期廣告業務的ARPU值情況較為穩定,但實質上廣告商業價值是受到貶值的,這也驗證此模型與單純對比ARPU的不同之處;
其四,2020年Q3之后,點狀分布開始位于折線上方,且距離不斷加大,說明此時平臺的廣告商業價值增長加速。
那么如今B站的廣告價值在商業上是否得到完全釋放呢?
在此之前我們曾用B站廣告收入對比優愛騰為代表老牌長視頻平臺,以愛奇藝為例,2020年5億左右的MAU共得到68億元廣告收入,ARPU為13.6元,同期B站ARPU為10元,考慮B站尚在“出圈”途中對廣告商業價值會有一定折扣,如今的廣告收入較為公允反映了其商業潛力。
此對比看似有道理,但卻忽略了長視頻在使用場景上造成廣告存量較少的事實,且加速推動廣告也會抑制廣告業務的發展,當長視頻廣告價值受其商業模式天花板較低之時,用其對比B站以佐證后者的價值會偏離事實真相。
我們不妨用快手做對比,短視頻與B站共通性要更大一些,在快手的廣告收入模型中,我們測算了季度用戶使用總時長與廣告收入的關系,見下圖
用B站的DAU和最近公布的單日用戶使用時長82分鐘帶入上述公式,得出:若按照快手收入模式,2021年Q1B站廣告收入的理想規模應是45億元,考慮到B站用戶規模小于快手對廣告溢價有一定影響,我們保守B站季度廣告收入潛力應在35億-40億區間。
在2021年Q1,B站廣告收入僅在7億元水平,對比快手模型,差距如此之大,這究竟是為何呢?
必須承認B站平臺的“出圈”工作仍在中間階段,相較于快手這般直接以大眾平臺切入的平臺,二次元為先天基因的B站則要面臨堪稱艱難的平臺轉型,不僅是要內容和用戶出圈,也要同期進行廣告客戶的市場教育,這些都是很難一蹴而就的,若要商業潛力與實際收入相契合,B站就仍然需要加速出圈。
如開篇所言,我在過去對B站出圈更多抱以審慎態度,認為這可能會造成不可測的風險,且要謹慎看待。
如今我們再來看待此問題,希望引入更多的分析維度。
B站與2018年Q1赴美上市,當年通過發行普通股共募集現金接近50億元,在資本市場充實現金之后,當季市場費用占應收比就開始增長,但在2019年之后(準確說是下半年開始),市場費用占應收比才陡然增加,也就是說,在上市之初,雖然募集到了資金,但企業在市場費用的花費中仍不激進,直到2019年下半年開始。
這是為何呢?
雖在2018年Q1上市,但期間股價一直徘徊在10-20美元之間,且起伏較大,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價是其融資成本的錨,從2018年融資50億元之后,一直到2019年4月,一年多時間里B站并未從股市中融資(包括增發和可轉債),而僅2018年投資性行為現金流凈流出就高達32億元。
用一句話概括,則為:由于股價的低迷限制了B站的融資便利性,在“出圈”造成的投資性現金仍然大量流出之際(主要是版權),對市場費用以及出圈所必須的版權類投資就要克制許多。
2019年4月,B站發行了6.5億美元可轉債,這是上市后首次使用該手段融資,全年從資本市場融資接近50億元,雖然股價仍然徘徊在15美元上下,且不時有下挫風險,但此融資也是緩解企業的資金問題,市場費用占營收比再上一個臺階。
2020年由于全球大放水,美股重新走向大繁榮,B站作為中國的YouTube重新獲得資本青睞,全年股價上漲超過10倍,當股價上漲后,企業的融資成本事實上得到明顯壓縮,B站再發可轉債融資,全年從資本市場融資超過8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發行可轉債的轉股價為40.73美元/ADS,而在2019年則為18美元/ADS,融資成本下降之快足可見得。
我們統計下,2018-2020年三年,B站從資本市場共融資超過180億元,且成本在2020年得到很大控制,從某種意義上說,B站能有今天既有管理層的戰略以及經營有密切關系,也不能忽略運氣在其中的成分。
股價走勢作為融資成本的晴雨表在B站身上反映得很是清晰,2021年Q1赴港上市凈融資229億港幣。
前文所述中市場費用并非“出圈”的唯一消耗現金地方,只是用市場費用來對出圈的行為做趨勢性判斷,2021年Q1市場費用占應收比仍在高位,也就是B站對“出圈”仍然保持著積極的態度。
在最近管理層的一些表態中,強調B站科普內容占比,淡化二次元也可對此做交叉驗證。
那么如果加強廣告類收入,這是否會影響其他業務的增長呢?我們整理了游戲加直播類業務的收入增長情況,見下圖
可以看到,2020年下半年之后非廣告業務的增長邊界已經嚴重放緩,且隨著平臺“出圈”進程的加速,雖然吸引了更多的付費用戶,但單用戶消費金額已經急轉直下,造成該部分數據的不溫不火。
站在運營層面,此部分業務雖然權重降低,但卻是B站平臺文化的底色,乃是必須存在的,但我們也可以假設,隨著成長性的放緩,在此業務方面的投入也會隨之減少,平臺可能會更傾向于以廣告變現。
一句話概括,廣告業務長期內不會擠占其他業務資源,平臺正處于新舊業態的換擋期。
那么B站的估值模型又當如何呢?
我們仍以2022年為限,先看MAU情況。
根據既往財報,我們測算B站用戶的邊際成本在40元上下(市場費用凈增除以MAU凈增),假設B站在市值管理得當情況下保持現有的融資能力,2021年每年凈增20億元市場費用,2022年末MAU大致為2.9億,DAU大概為0.7億。
同樣用前文快手的模型,我們測算廣告業務的收入潛力為160億元上下,考慮到游戲和直播業務進入低速增長,我們測算2022年次兩部分業務大致在150億元上下,加上其他業務(如電商)可能在50億元上下,綜合判斷,我們認為2022年B站總收入還是會在350億-400億元這一區間。
與我們此前所預測變化不大,當我們用不同手段對總營收進行預測,且結果都在同一區間,更加證實了我們上述模型的客觀性。
但較之我最初估算亦有很大不同,核心在于此前對廣告業務的預測極為保守,乃是參考優愛騰所得,但此次則是以快手為參考,對此部分業務乃是抱以積極心態,當然預測并不代表最終可以實現,只是意在說明平臺在廣告中的增長潛力問題。
那么,我們會為此調整估值么?
對此問題我提供兩種答案,供大家選擇:
樂觀論,估值可以上調,當廣告收入占比提高,毛利率必然增長,如果企業運營得到,市場費用年支出占營收比控制在20%以內,這有利于企業盡早實現損益表的平衡,在盈利拐點到來之際,可以考慮給予溢價;
悲觀論,迄今為止美股雖然仍然保持上漲的態勢,但全球流動性收緊的聲音愈加強烈,若美股下調,作為前期大漲的B站很難不受到沖擊,當股價承壓,融資成本上升,會直接提高企業的融資成本,B站是否會保持成長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