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共建是具身智能產業規模化的核心驅動力。”在昨天舉行的智元機器人首屆合作伙伴大會上,智元機器人董事長兼CEO鄧泰華明確將“生態共建”列為公司核心戰略之一。
大會現場,100臺智元機器人“開門迎客”,承擔起講解接待、文娛商演、工業智造、物流分揀等多種任務;來自全國的100家合作伙伴共聚同一個會場,與“機器人工友”碰個頭、握握手,具身智能場景落地的靈感不斷迸發。
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TO彭志輝表示,未來三年希望能實現數十萬臺級通用機器人規模部署,支持百種任務的自主泛化能力,并構建一個開放、可進化、自生長的通用機器人生態系統。
據業內人士觀察,智元的打法與華為頗為相似,即聚焦核心產品,把應用交給合作伙伴,共建行業生態。對于一家成立僅兩年半的初創公司,“鏈主”地位何以煉成?
智元推動“0到1”,合作伙伴加速“1到N”
“具身智能正處于應用爆發前夜。”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兼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判斷,越來越多行業應用正在浮出水面。目前,在物流、半導體、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智元已擁有多家頭部客戶,正處于大規模部署階段。姚卯青表示,智元的使命是推動具身智能“從0到1”,而要實現“從1到N”,讓最新技術快速在各行各業落地,則離不開合作伙伴的助力,“希望在行業細分賽道深耕的伙伴,能讓具身智能跑出加速度。”
智元機器人首屆合作伙伴大會人頭攢動
不久前,智元機器人分別與富臨精工和德馬科技在工廠料箱搬運、物流分揀兩個場景進行了長時間直播測試,機器人在工廠環境下表現穩定。德馬科技CTO王凱介紹,不到一個月時間,智元精靈G1的分揀速度已提升至6秒/件,已能滿足部分服裝電商企業的需求。
作為一家“兩歲半”的初創公司,智元的自我定位是提供通用機器人技術和平臺,而非“親歷親為”每一個行業的具體應用。姚卯青解釋說,每個落地項目從開發、調試到交付、售后,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資源,必須與有經驗的合作伙伴一起,把技術做成標準化且實用好用的產品,賦能千行百業。
鄧泰華透露,預計今年智元將有幾千臺出貨量,明年會有數萬臺,希望未來幾年內達到每年數十萬臺規模。
鼓勵用戶共創,二次開發難度降至零門檻
為了讓更多用戶“低門檻上車”參與共創,智元團隊用不到兩個月開發出一套機器人動作與表達創作平臺“靈創平臺”。彭志輝介紹,該平臺是一個AI加成的機器人多模態內容生成與編輯工具,支持預覽編輯、動作導入、編排演繹等核心功能,可將機器人二次開發難度降至零門檻,“小學生也能5分鐘入門”。
記者在現場體驗發現,該平臺的交互方式類似于“設計類小游戲”。平臺內置上百個預設動作,用戶只需在手機或電腦上輕點,即可讓機器人做出“比心”“唱歌”“跳舞”等動作。同時,用戶還可將自己拍攝的動作視頻上傳,平臺會通過三維人體姿態提取技術,將動作指令化,讓機器人實現1:1復刻。據悉,該平臺將于10月上線公測。
“機器人正在從實驗室走向生活和生產,但‘交互表達’仍是瓶頸。”彭志輝表示,合作伙伴和開發者亟需更簡單、高效的方式來定制機器人行為。“推出靈創平臺,就是希望讓機器人像人一樣自然表達,讓創作者像導演一樣自由編排。”他認為,該平臺將快速豐富各類場景交互形式,加速具身智能在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等領域的落地。
彭志輝現場發布“靈創平臺”
在賦能合作伙伴成長方面,作為智元機器人用戶的德馬科技很有發言權。王凱透露,雙方在物流場景中的數據采集和訓練進展超預期,實際效果已得到驗證,并獲得全球重要客戶的一致認可。“目前我們已收到大量單一場景的機器人試用預約,排期已到明年。”王凱形容,“智元就像一所大學,我們是其中的一個專業。希望通過合作把這個專業做深做強,打造全國乃至全球的重點專業。”
孵化早期項目,三年打造千億級產業生態
首屆“好友聚會”,超100家合作伙伴悉數到場,吸引他們的并非花哨的機器人表演,而是真金白銀的合作機會。事實上,智元早已在各行各業深耕布局,持續尋找、賦能和孵化生態伙伴。
在技術生態層面,今年以來,智元與多家上市公司聯合成立機器人公司,目前上市公司合資伙伴包括均普智能、大豐實業、軟通動力、富臨精工、東陽光等,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分別定位于具身智能產業的上中下游。
姚卯青直言,機器人作為復雜硬件系統,商業化成功與否取決于供應鏈能力。為此,除了合資孵化,智元還增資入股了6家具身智能上下游企業。今年3月和4月,智元相繼注資浙江希爾機器人和蘇州靈猴機器人,前者研發生產工業機器人,后者則是一家工業自動化零部件供應商。其余4家被投公司——上海千覺機器人、北京靈初智能、江蘇富興電機、深圳數字華夏,依次涉及機器人觸覺感知、具身智能模型、電機制造、人形機器人整機研發應用。
大會現場,智元機器人啟動首個專注具身智能產業鏈的創業加速計劃——“智元A計劃”。該計劃旨在孵化50+高潛力早期項目,在三年內打造千億級產業生態,主要對象為全球機器人領域初創企業和開發者團隊。鄧泰華表示,參與A計劃的項目團隊將獲得技術支持、融資賦能、場景開放、創業孵化等多重資源。